1.鐵水包出鐵口其設(shè)計以位置合理,其形狀、尺寸便于堵眼為原則。鐵水包有前爐時,出鐵口的最低點應(yīng)與前爐砂床表面齊平;無前爐時,應(yīng)與沖天爐爐底彤、床表面齊平,不能高出砂床表面,以免職存鐵水。
為了操作方便,可將出鐵口兩端皆修成漏斗形,以免鐵水凍結(jié)。出鐵口的宣徑,周期出鐵的為20-30毫米,連續(xù)出鐵的可適山小些。出渣口直徑一般為30-50毫米。出鐵口和出渣口過大時,堵困難;過小時,容易凍結(jié),不易打開出鐵口和出渣口。最好能有備用出鐵口和出渣口。出鐵口和出渣口正確形狀如圖3-16所示,機械堵山鐵口裝置如圖3-17所示。
2.窺視孔及分渣器窺視孔正對過橋、分渣器,以便于排渣為原則。
連結(jié)前爐與后爐的是過橋。從熱損失的角度出發(fā),希望過橋越短越好(燃油和煤粉、煤氣等沖天爐除外),這樣可以減小鐵水溫度降落。但它又同時受沖天爐壁體結(jié)構(gòu)的限制,如須避免前爐爐蓋同風帶、風帽相碰等。應(yīng)在保證結(jié)構(gòu)合理的前提下,力求縮短過橋的長度。在前爐的前部正對過橋位置設(shè)有窺視孔,可觀察過橋鐵水流動情況。必要時,也可由此處理過橋的堵塞事故。
采用分渣器可以使滔不進前爐,減輕前爐爐襯的侵蝕,使前爐的壽命得到提高。
分渣器是根據(jù)虹吸原理做成的(圖3-18)。因渣的比重(2.2千克/分米3)較鐵水比重(6.9千克/分米3)小,渣浮在鐵水表面上。若在鐵水和熔渣流經(jīng)的地方放置一塊擋板,可將渣擋住讓鐵水通過并由出鐵槽流出,渣由出渣口排出,從而達到渣鐵分離的目的。